2018/11/05

❤內參-面試時如何描述自己的弱點

出處:建議:面試時如何描述自己的弱點


面試時,有些問題會被反复提到,
比如,最常見的就是,你會被要求說一下自己“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不管是找新工作,還是和獵頭溝通,或者是內部崗位調動,對方都可能會問你的弱點。
為什麼這個問題這麼常見,以及應該怎樣更好地作答呢? 
《財富》雜誌的職場專欄作家安妮·費舍爾在一篇文章談到了這個話題。 
《財富》中文網翻譯了這篇文章。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想了解一個人的弱點呢?
暢銷書作家、管理學教授戴維·布爾庫什(David Burkus)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對方想知道你對自己的了解程度,
也就是說,對方想了解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
第二,如果招聘你的人是團隊主管,他想通過這個問題來考察你能不能融入現有團隊。
因為“如果現有團隊在某方面很強,而你在這個領域弱一點兒,則問題不大。
不過,如果你弱的地方恰好也是現有團隊的弱項,可能你的機會就不大了” 。
但是,現實中我們很難猜測提問的人是怎麼想的,那面對這個問題時,該怎麼回答呢?
很多人會用一種迴避的方式來回應,也就是把優點當成缺點,
比如,人們會說自己工作太努力,或者說自己是完美主義者。
但文章認為,
這兩個說法很可能真的是弱點,
“工作太辛苦往往會導致效率下降、極度緊張,甚至最終倦怠;
而自稱完美主義的人往往過度關注不重要的細節,導致身邊的同事抓狂”。

文章建議,
最好的方法是坦誠,簡單說一下自己在哪些地方有困難,以及你是怎樣努力解決的。
比如,也許你某次演講沒表現好,但後來你參加了一個培訓班,
經過訓練之後,你演講的時候再也不會像之前表現得那麼差了。
布爾庫什表示,
關鍵在於認真審視自己,
表現出你“很了解哪些方面可以貢獻價值,哪些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文章還介紹了芝加哥獵頭公司LaSalle Network首席執行官湯姆·吉姆貝爾的看法。
他建議,你可以說一下自己的優勢,其中混合一兩個弱點。
比如,你可以說自己曾經做過一個項目,這個項目結果很好,可以打10分。
不過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你在團隊溝通方面沒做好,只能打7分,
你正在這方面努力改進自己。
 “講述經歷時自我批評越深刻就越可信,而且越有可能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
摘要:
很多人會用一種迴避的方式來回應,也就是把優點當成缺點,
比如,人們會說自己工作太努力,或者說自己是完美主義者。
這兩個說法很可能真的是弱點,
“工作太辛苦往往會導致效率下降、極度緊張,甚至最終倦怠;
而自稱完美主義的人往往過度關注不重要的細節,導致身邊的同事抓狂”。

最好的方法是坦誠,簡單說一下自己在哪些地方有困難,以及你是怎樣努力解決的。
比如,也許你某次演講沒表現好,但後來你參加了一個培訓班,
經過訓練之後,你演講的時候再也不會像之前表現得那麼差了。
關鍵在於認真審視自己,
表現出你“很了解哪些方面可以貢獻價值,哪些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講述經歷時自我批評越深刻就越可信,而且越有可能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內參-有效調節情緒的五種策略

出處:有效調節情緒的五種策略


控制好情緒,對我們的健康很重要。有效控制情緒能讓我們更多享受積極情緒,
更少體驗消極情緒,比如,在遇到困難時能保持積極的態度,
或是在打開一份糟糕的生日禮物時能夠假裝高興。
不過,有些人能夠合理有效地調節情緒,有些人卻不行。
在線網站The Coversation的一篇文章,
介紹了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格羅斯(James Gross)
提出的有效調節情緒的五種策略。

第一,情境選擇(Situation selection)。
在產生情緒之前,人們通常會先遇到某種情境,這種情境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內部的。
通過選擇情境,可以享受積極情緒,減少不良情緒。
比如,不定期地“展望未來”,並制定出可以實行的措施,更有可能出現令你滿意的情緒。
如果某天心情很煩躁,下班回家時可以走一條更長但更安靜的路線,避免消極情緒升級。

第二,情境修飾(Situation modification)。
當你已經處在某個特定情境中,就可以實施這種策略,
採取一些措施,幫你改變或改善這種情況。
比如,當某個談話變得激烈時,通過求同存異減少負面影響。

第三,注意力分配(Attentional deployment)。
它說的是,通過分散或集中注意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比如,害怕打針的人,可以在抽血時回憶一下讓自己覺得幸福的事情。

第四,認知改變(Cognitive change)。
這個策略說的是,通過改變我們評價事物的方式,來改變我們對事物的感覺。
比如,當你失去一份工作時,可以把它重新評估成一次嘗試新工作的機會。

第五,反應調整(Response modulation)。
反應調整通常會發生在情緒產生過程的後期,
這個策略是通過改變我們的反應或表達自己的情緒,
來減少或增加情緒的影響,比如,把你對同事的憤怒隱藏起來。



---------------------------------
摘要:
1. 情境選擇(Situation selection),(挑自己喜歡的情境)
 比如,不定期地“展望未來”,並制定出可以實行的措施,更有可能出現令你滿意的情緒。
 如果某天心情很煩躁,下班回家時可以走一條更長但更安靜的路線,避免消極情緒升級。
2. 情境修飾(Situation modification),(找方法改變不喜歡的情境)
 比如,當某個談話變得激烈時,通過求同存異減少負面影響。
3. 注意力分配(Attentional deployment),(在不喜歡的情境下,想喜歡的情境)
 比如,害怕打針的人,可以在抽血時回憶一下讓自己覺得幸福的事情。
4. 認知改變(Cognitive change),(換個角度定義不喜歡的情境)
 比如,當你失去一份工作時,可以把它重新評估成一次嘗試新工作的機會。
5. 反應調整(Response modulation),(調整在不喜歡情境下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