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

❤內參-建議:這3個關鍵詞幫你突破心理舒適區

出處:建議:這3個關鍵詞幫你突破心理舒適區


突破舒適區會讓自己大幅度進步,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在布蘭迪斯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安迪·莫林斯基(Andy Molinsky)看來,
想要走出舒適區,需要強有力的行動策略。
他的新書《進化:如何突破心理舒適區》提出了3個關鍵詞:
信念、定制化和清晰度。自媒體人“戰隼”在微信公眾號介紹了這3個關鍵詞。

第一,信念。
只有真正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相信目標是合理的,
你才會為了信念而忍受各種不適和痛苦,承受持久的壓力和緊張,
比如運動員為了獲得金牌而忍受艱苦訓練。

如果你想讓自己有所突破,就一定要給自己一點挑戰,
期待可以改變的生活,或者是增加聲譽,或者是增加自信,或者是得到認同。
把信念具體化明確化,會給你自己更有力的精神支撐。


第二,定制化
突破舒適區,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書中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裁縫和工廠流水線的衣服最大的區別是尺寸。
可能兩件衣服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是改變都在細節處,就是這一點點的改變可以讓你更舒服,穿起來更合身。

而定制化的意思正是如此,
由於每個人的環境、情況不一樣,在改變過程中,你應該掌握主動權,
在合理的範圍內根據自己的偏好做出改變。
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適合的說話方式、行動模式與場景,
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才能讓改變更容易發生。


第三,清晰度。
清晰度指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哪個階段。
很多人意識不到自己正在“舒適圈”裡,天天把“我每天都要加班”、
“要養家帶孩子”等藉口掛在嘴邊,認為自己的生活這麼忙碌緊湊,和“舒適”沒有關係。
事實上,這種按部就班的生活可能就是你的“舒適區”。
因此,在採取行動之前,
你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跨出舒適區,以及自己處在哪個階段。
對自己的現狀有了清晰的認知,會有助你減少突破過程中的痛苦和掙扎。

此外,在努力改變時,每個人都會產生下意識的逃避心理。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試著在思考時,把自己置身事外,
用不同角度重新思考所面臨的問題,
比如不考慮已經投入的沉沒成本,或者把自己換成其它人,
想想要是我的朋友或同學遇到這件事,我會怎樣建議他們。



-------------------------------
摘要:
想要走出舒適區,有3個關鍵詞:信念、定制化和清晰度。
1. 信念
 只有真正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相信目標是合理的,
 你才會為了信念而忍受各種不適和痛苦,承受持久的壓力和緊張,
 比如運動員為了獲得金牌而忍受艱苦訓練。
 把信念具體化明確化,會給你自己更有力的精神支撐。
2. 定制化
 突破舒適區,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由於每個人的環境、情況不一樣,在改變過程中,你應該掌握主動權,
 在合理的範圍內根據自己的偏好做出改變。
 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適合的說話方式、行動模式與場景,
 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才能讓改變更容易發生。
3. 清晰度
 清晰度指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哪個階段。
 很多人意識不到自己正在“舒適圈”裡,天天把“我每天都要加班”、
 “要養家帶孩子”等藉口掛在嘴邊,認為自己的生活這麼忙碌緊湊,和“舒適”沒有關係。
 事實上,這種按部就班的生活可能就是你的“舒適區”。
 因此,在採取行動之前,
 你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跨出舒適區,以及自己處在哪個階段。
 對自己的現狀有了清晰的認知,會有助你減少突破過程中的痛苦和掙扎。
 此外,用不同角度重新思考所面臨的問題,

 比如不考慮已經投入的沉沒成本,或者把自己換成其它人,
 想想要是我的朋友或同學遇到這件事,我會怎樣建議他們。

❤內參-觀點:大學教育的重點是學科脈絡而非知識

出處:觀點:大學教育的重點是學科脈絡而非知識


裴堅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副院長,他也負責學院的本科生教學工作。
在長期的教學中,他發現,
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過於注重知識層面的教和學,而忽視了其他更重要的東西。
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他分享了自己對大學教育的看法。

裴堅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該隨之變化。
他說,中國在50年代和80年代當時都是重新建設國家的時代,
那時會更需要比如工程師這樣的專業人才,
所以那時會強調學生進入大學後必須學習能直接派上用場的東西,
完成四年學業後就可以到工廠幹活,做一些具體的工作。
那時社會迫切需要專業人才,能夠直接上手,直接操作。
裴堅說他在進入大學的時候,大家普遍覺得學化工的學生將來就是進化工廠。

不過在裴堅看來,
現在的大學教育不應該再這樣,
現在大學生畢業應該能夠勝任任何行業的工作,整個教育理念也應該隨之改變。
他認為
不應該再去強調一個學生在化學院就必須學多少化學知識,
而是應該樹立起一個對學科的認知,
以及對這個學科到底是怎樣的發展思路有個大體的了解,
了解學科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發展規律。
學生們都很聰明,要教給他們的不是課上某個問題,在具體工作中遇到具體問題,
他必須有一個解決方案,
大學應該教授給他解決方案是如何設計的,這是細枝末節的知識點無法解決的關鍵。
且不說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運用問題,就是對學科整體脈絡的把握,
現在的大學教學往往也陷入了不得要領的境地。

裴堅說,
學生在大學裡應該明確將來的發展所需,
需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明確現在如何為自己將來的發展做好鋪墊。
裴堅也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建議,
大學應該重新構建教學模式,
在改革中一個具體強調的地方在於一個學科應該能夠提煉出核心內容,
也就是最能代表學科發展水平、最能展現整個學科發展脈絡的核心課程。
學生們在學習這些課程之後,對學科基本概念和範圍有了掌握,就可以取得本科學位,
如果對專業有興趣,可以進一步鑽研學習,攻讀研究生和從事研究工作。
而如果他願意做別的事,大學也應該提供更多機會,
這樣才能出現更多複合型人才,他們的知識結構也會是交叉型的、融合型的。



------------------------
摘要:
現在大學生畢業應該能夠勝任任何行業的工作,整個教育理念也應該隨之改變。
不應該再去強調一個學生在化學院就必須學多少化學知識,
而是應該樹立起一個對學科的認知,
以及對這個學科到底是怎樣的發展思路有個大體的了解,
了解學科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發展規律。
學生們都很聰明,要教給他們的不是課上某個問題,在具體工作中遇到具體問題,
他必須有一個解決方案,大學應該教授給他解決方案是如何設計的,
這是細枝末節的知識點無法解決的關鍵。


大學應該重新構建教學模式,
在改革中一個具體強調的地方在於一個學科應該能夠提煉出核心內容,
也就是最能代表學科發展水平、最能展現整個學科發展脈絡的核心課程。

學生們在學習這些課程之後,對學科基本概念和範圍有了掌握,就可以取得本科學位,
如果對專業有興趣,可以進一步鑽研學習,攻讀研究生和從事研究工作。
而如果他願意做別的事,大學也應該提供更多機會,
這樣才能出現更多複合型人才,他們的知識結構也會是交叉型的、融合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