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

❤內參-丘成桐:做學問,要做到3件事

出處:丘成桐:做學問,要做到3件事


5月16日,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談到了做學問的態度。
公眾號“數理人文”發表了演講全文。
看電影和聽故事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戲劇化的情節,
比如某個人沒有什麼學識也沒花什麼功夫,
就在極短的時間裡解決了重要的問題、完成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學問。
在丘成桐看來,這些事情歷史上從沒有發生過,他也不相信以後會有。

他認為,做學問,尤其是有深度的學問,不是靠一時的衝動就可以完成的。
年輕人在做學問時,需要做到三件事:

第一,有充實的基礎知識。
丘成桐介紹,大部分創新的科學都是通過不同學科的融合,
擦出火花來完成的,“任何一個偉大學者,必須精通兩門以上的學問”。
而且,有能力融合不同學科的學者,
他們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都接近於這些不同學科裡的專家,
就算某方面知識跟不上,他們也能理解到問題的困難所在,找合適的專家求教。
他建議,學生們年輕時務必踏實,把基本學科學好,
這樣,一旦當你碰到了重要問題,就能有足夠的工具來解決它,
就算工具不夠,你也懂得找合適的學者合作。

第二,要有熱情。
有深度的工作,往往需要花很多工夫才能完成,
需要在失敗後再次嘗試,屢敗屢戰後才能成功,這個持久的過程中就需要有熱情。
丘成桐接觸過不少偉大的學者,他發現,
這些學者在工作上執著入迷的程度,可以用歐陽修的一個詞句來描述:
“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他認為,從學者們做學問的熱情能夠窺見他們成功的因由。

第三,找到正確的方向,做重要的問題。
怎樣找到正確的方向呢?
丘成桐說,一方面要有師友的幫忙,一方面要有濃厚的好奇心。
當你找到讓你心動、興奮不已的現象時,可以本著自己的好奇心,
鍥而不捨地找出現象背後的原理。
然後,繼續發揚光大這些研究,直至完成為一套有意義的理論。



-----------------------------
摘要:
1. 有充實的基礎知識
 任何一個偉大學者,必須精通兩門以上的學問。
 而且,有能力融合不同學科的學者,
 他們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都接近於這些不同學科裡的專家,
 就算某方面知識跟不上,他們也能理解到問題的困難所在,找合適的專家求教。
 學生們年輕時務必踏實,把基本學科學好,
 這樣,一旦當你碰到了重要問題,就能有足夠的工具來解決它,
 就算工具不夠,你也懂得找合適的學者合作。

2. 要有熱情
 有深度的工作,往往需要花很多工夫才能完成,
 需要在失敗後再次嘗試,屢敗屢戰後才能成功,這個持久的過程中就需要有熱情。
3. 找到正確的方向
 怎樣找到正確的方向呢?一方面要有師友的幫忙,一方面要有濃厚的好奇心。
 當你找到讓你心動、興奮不已的現象時,可以本著自己的好奇心,
 鍥而不捨地找出現象背後的原理。
 然後,繼續發揚光大這些研究,直至完成為一套有意義的理論。

❤內參-怎樣準備好一篇演講稿?

出處:方法:怎樣準備好一篇演講稿?


對於有演講恐懼症的人來說,寫演講稿是最頭疼的事情之一,往往覺得自己沒什麼可說的。
演講培訓機構Global Public Speaking的創始人艾莉森·夏碧拉(Allison Shapira)
在TED演講沙龍中提出,想要寫出邏輯順暢的演講稿,
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就夠了,那就是:“為什麼是你(Why you)?”

艾莉森表示,在為專業演講做準備時,
“為什麼是你?”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問題,它會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目標感。
比如說,你可以在演講前問自己:
“為什麼我要來做這場演講?”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因為我可以賺更多錢”
或者“因為我可以在老闆面前好好表現”真正的答案要比這些深得多,
你甚至要反复詢問自己這個問題來獲得答案。

有一次,艾莉森和她的團隊培訓一批金融機構的銷售經理,
其中一名中層經歷表示自己不知道該講什麼。艾莉森問她:“你為什麼會來做銷售?
為什麼是你呢?”對方回答:“我喜歡服務行業。”
艾莉森繼續追問為什麼,最後,這名中層經理回答,她的父母經營著一家商舖,
小時候的她天天看到父母早早起來為顧客服務,以他人的需求為先。
現在她每天早上起來都會想到父母當時的樣子,這就是鼓舞她從事銷售工作的原因。

艾莉森表示,
追問自己“為什麼是你”經常會讓人回溯到家庭和幼兒時期。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在商業環境中分享個人故事有些奇怪。
但在艾莉森看來,哪怕是在嚴肅專業的場合,
和其他人分享自己從事一個行業的初衷,能夠幫助你和他人更好地建立聯繫和信任。
當然,在很多時候,“為什麼是你”的答案是很難找到的。
很多時候,你會覺得對自己的演講主題無聊,或者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發表強有力的演講會很困難。
艾莉森提出,如果是這樣的話,在準備演講的時候,
你可以問自己幾個不同的問題,不斷啟發自己,努力找到你的最佳答案。
比如,你為什麼在意你的觀眾或者這場演講,
你為什麼需要講這個主題,你在工作中最自豪的是什麼等等。

怎麼知道自己找到了答案?艾莉森說,當你覺得一個答案讓你產生共鳴並且有了“對,
這就是我正在尋找的東西”的時候,這就是你可以和觀眾分享的東西。



----------------------------
摘要:
“為什麼是你?”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問題,它會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目標感。
比如說,你可以在演講前問自己:
“為什麼我要來做這場演講?”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因為我可以賺更多錢”
或者“因為我可以在老闆面前好好表現”真正的答案要比這些深得多,
你甚至要反复詢問自己這個問題來獲得答案。

當然,在很多時候,“為什麼是你”的答案是很難找到的。
很多時候,你會覺得對自己的演講主題無聊,或者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發表強有力的演講會很困難。
如果是這樣的話,在準備演講的時候,你可以問自己幾個不同的問題,
不斷啟發自己,努力找到你的最佳答案。
比如,你為什麼在意你的觀眾或者這場演講,
你為什麼需要講這個主題,你在工作中最自豪的是什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