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3

❤內參-真格王強:什麼樣的書是一流作品?

出處:真格王強:什麼樣的書是一流作品?


王強是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他也是新東方聯合創始人。
王強也很願意被看作是“讀書人”和“藏書人”。
他認為,如果一本書不能打破、摧毀你過去的認知、經驗和思維方式,
塑造出一個嶄新的、開闊的自我,那麼它的閱讀價值就不大。
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王強分享了他的讀書標準。


王強的座右銘是“讀書只讀一流的書”。
他解釋說“一流”並不是說思想要絕對超前,而是一個作家的文字狀態要盡量純粹。
純粹表現在文字呈現的方式、再造的內容,
或者構建出來的世界讓人耳目一新,而不是說東拼西湊,充斥著前人的痕跡。

如果說這樣的“一流作品”是王強的主觀定義,
那麼在客觀上給“一流作品”下定義,
王強認為就是“經典”,
經典不是某一個人、某一家出版商的意志,
而是在幾百年上千年積澱下來的、一種集體無意識篩選下來的結果。
每個人對一流的判斷是隨著經驗、視野、審美的變化而變化的,
但從客觀角度來說,
“在一個文化傳統中,大家都認為優秀的東西,是相對客觀性的一流標準",
否則就很難寫文學史了。
儘管每個人有自己的一流標準,
但作為讀者來說,給自己定一個比較高的標準,
先去讀那些大家都認為是一流的著作,品味的誕生就不會偏。


在讀翻譯著作時,王強也有自己的選書技巧,就是他很挑譯者。
王強說:
“如果一部比較專門的書,比如哲學類,譯者不具有專業背景的話我就很難相信。
而文學類譯作,我願意先走進那些已故並且在世時比較高產的譯者,
而不願走進現代的很年輕的快手譯者,我本能地會拒絕。”
王強說,自己能讀原文的話會讀原文,不能讀的會找那些已故的經典譯者。
 “最好的譯者是一輩子只譯一個作家,或者只譯一部作品。
比如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不管用現代的眼光如何爭議,
現在沒有一個人從精髓上超越朱先生的翻譯。”


更相信已故譯者,是因為王強相信
“在那個商業化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一個人選擇了翻譯這個冷板凳來做,
這是一種生命的選擇。比如李丹翻譯《悲慘世界》,沒翻完去世了,他的太太方於接著翻。
這樣窮盡兩個人生命的譯本,我不知道現在哪個譯者敢於向他們這個譯本來挑戰。”



-----------------------------------------
摘要:
王強的座右銘是“讀書只讀一流的書”。
他解釋說“一流”並不是說思想要絕對超前,而是一個作家的文字狀態要盡量純粹。
純粹表現在文字呈現的方式、再造的內容,
或者構建出來的世界讓人耳目一新,而不是說東拼西湊,充斥著前人的痕跡。

王強認為就是“經典”,
經典不是某一個人、某一家出版商的意志,
而是在幾百年上千年積澱下來的、一種集體無意識篩選下來的結果。
每個人對一流的判斷是隨著經驗、視野、審美的變化而變化的,
但從客觀角度來說,
“在一個文化傳統中,大家都認為優秀的東西,是相對客觀性的一流標準",
否則就很難寫文學史了。
儘管每個人有自己的一流標準,
但作為讀者來說,給自己定一個比較高的標準,
先去讀那些大家都認為是一流的著作,品味的誕生就不會偏。

在讀翻譯著作時,王強也有自己的選書技巧,就是他很挑譯者。
王強說:
“如果一部比較專門的書,比如哲學類,譯者不具有專業背景的話我就很難相信。
而文學類譯作,我願意先走進那些已故並且在世時比較高產的譯者,
而不願走進現代的很年輕的快手譯者,我本能地會拒絕。”
王強說,自己能讀原文的話會讀原文,不能讀的會找那些已故的經典譯者。
“最好的譯者是一輩子只譯一個作家,或者只譯一部作品。
比如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不管用現代的眼光如何爭議,
現在沒有一個人從精髓上超越朱先生的翻譯。”

❤內參-提高工作成績的3個技巧

出處:方法:提高工作成績的3個技巧


戴維·範魯伊是沃爾瑪人才與組織效能副總裁。
他曾經負責全球最大的績效管理和員工激勵項目,這個項目覆蓋了沃爾瑪220多萬員工。
在長期從事人力資源工作中,範魯伊也得以觀察員工怎樣才能調整自己的狀態、
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現,創造出成績。

在他的新書《生涯線:7大策略重塑你的職業生涯》
(Trajectory: 7 Career Strategies to Take You from Where You Are to Where You Want to Be)中,
範魯伊從心理與認知的角度,提出了幾個工作中能創造出成績的方法。
我們分別介紹一下:


第一個方法是想像成功。
科學家們發現,我們的大腦很難區分出記憶中的事件是現實的還是想像的。
通過想像,你可以樹立信心,並且有意識地讓自己記住面對特定情況時該怎麼反應。
這樣也就訓練了你的大腦來遵循自己植入的特定模式。

美國著名橄欖球運動員艾米特·史密斯表示,他在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效力時,
他花了很多時間來想像對手防禦陣線上的漏洞,有時候他會閉著眼睛演練,
看自己能否擊中某個漏洞。籃球明星邁克爾· 喬丹曾在一次籃球比賽中閉著眼睛投中罰球。
這也是他在腦中無數次想像後的結果。

曾獲得奧運會23塊金牌的游泳運動員邁克爾·菲爾普斯,不但體能驚人,
他的教練鮑勃·鮑曼說,真正讓他能成為佼佼者的是他在心理上的準備。
鮑曼說:“從想像能力方面來說,在我見過的人中,他是最出色的。
他能準確地想像出完美的比賽,就像是在看台上觀看著一切一樣,
事實上他是在水裡觀看比賽。接著,他會思考各種場景。
如果事情進展不順利會怎麼樣,比如泳服撕裂,或者泳鏡碎了。”

菲爾普斯會想像最好的情景,也會想像糟糕的場景,
並且做好準備,這就是他反應速度比別人快很多的原因。

如果把這種方法用在職場上,假設你要進行演講,但並不確定聽眾會有什麼反應。
也許,你演講時需要稍微調整一下演講的重點;
或者在其中穿插一些笑話,活躍一下氣氛;回答一些意料之外的問題;
你預先無法知道到時候會發生什麼情況,但你可以在腦中預演一下各種情況,
從而提高自己成功應對的概率。或者想像你將要參加一場重要的面試。
你可以準備好常見面試問題的答案,然後想像自己坐在房間裡回答。
你所想像的場景越接近現實生活,就越能表現好,從而爭取到工作機會。


第二個是方法利用期望效應,提高自我效能。
通過想像,你能夠表現得更好,從而更加自信。這就培養了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所謂的自我效能,就是你對自己在當前所做的事情上取得成功的信心。
研究表明,在各種努力中,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你是否成功。
簡單說,相比認為自己會失敗,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做得好,那麼你實際上就能做得更好。
當我們把自我效能和目標設定聯繫在一起,就會發現自信心越強,
人們就越願意制訂和追求更宏偉的目標。
假設你想要學習游泳,隨著你學會了漂浮,實現了第一個目標後,第二個目標就是踩水,
然後就是遊較短的距離,接著還有下一個目標
。因為這些目標都與游泳相關,所以你的自我效能也隨之得到培養。
不久後,游泳橫渡湖泊這個曾經難以想像的目標就會讓你感覺並不難實現。

隨著自我效能提高,你會敢於進行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我效能是基於你的自信,
而自我實現預言是認為因為自己和他人預先採取了行動,所以結果就會如預期一樣出現。
當別人認為某人會表現出色時,就會預測這個人能取得成功,
而他們的行為就會體現這種預期,讓這個人去努力實現這種期望。

自我實現預言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團隊。
自我實現預言的影響也會從個人身上擴散開來,形成團體的自我實現預言。
這種團隊層面的預言被稱為協同集聚效應(synergistic accumulative effect)。
同事會注意到我們的行為、態度和舉止。
這些東西不僅會被他人所注意,而且會影響到其他人。
我們過去可能也曾經看到過,會議、聚會或者是其他事情一下子被某一個人所改變,
這個人的態度和興奮程度可以調動所有人的情緒。
另外,個人也能夠導致消極態度在會議室內快速蔓延開來。
自我實現預言可以被用來鼓舞自己和他人。


第三個方法是先追求快樂,再追求成功。
如果你對工作不感興趣,或者缺乏工作所需的技能,
要長時間維持出色的績效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如果你的職業不符合自身的興趣和技能,那麼時間長了,你就會變得精疲力竭、士氣低落。
不要強迫自己去喜歡某些東西,
而應該改變自己所做的事情或者做事的方式,讓它們給你帶來快樂。
這種改變是讓你適應,而不是拿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做妥協。
這點至關重要,因為幾乎所有持續的成功都要求進行改變和調整。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一次性改變一切東西。
一次想做的事情太多,就會發現自己不堪重負。
如果一次只做一項重要的改變,
你就能夠集中精力,而自身的技能和舒適度也能快速調整。
很快,曾經舒適區之外的領域將會成為你所擅長的領域。
同改變一樣,你的職場生涯也會通過一系列連續成功的小步驟而得到出色的管理。

你會發現,如果採用這種方式前進,就能夠得到更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你必須通過工作和生活來維持幸福感,不要為了短期的收益而犧牲幸福感。
許多人認為成功能帶來幸福,這點被證明存在根本性的錯誤。
為了成功而追求成功,這樣並不能帶來快樂。
快樂更應該被看作是你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所經歷的一種結果。
如果沒有激情,你也能在一段時間裡維持自己的績效,
但最終你會感到乏味,績效慢慢消減。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快樂,
就不可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去創造成功。
當你真正喜歡自己的工作,並能全心投入,在工作上取得偉大成就的概率才會大大增加。


本文參考來源:《生涯線:7大策略重塑你的職業生涯》
(Trajectory: 7 Career Strategies to Take You from Where You Are to Where You Want to Be);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戴維·範魯伊( David Van Rooy)。


-----------------------------
摘要:
1. 想像成功
 科學家們發現,我們的大腦很難區分出記憶中的事件是現實的還是想像的。
 通過想像,你可以樹立信心,並且有意識地讓自己記住面對特定情況時該怎麼反應。
 這樣也就訓練了你的大腦來遵循自己植入的特定模式。
 曾獲得奧運會23塊金牌的游泳運動員邁克爾·菲爾普斯,不但體能驚人,
 他的教練鮑勃·鮑曼說,真正讓他能成為佼佼者的是他在心理上的準備。
 鮑曼說:“從想像能力方面來說,在我見過的人中,他是最出色的。
 他能準確地想像出完美的比賽,就像是在看台上觀看著一切一樣,
 事實上他是在水裡觀看比賽。接著,他會思考各種場景。
 如果事情進展不順利會怎麼樣,比如泳服撕裂,或者泳鏡碎了。”
2. 利用期望效應,提高自我效能
 相比認為自己會失敗,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做得好,那麼你實際上就能做得更好。
 隨著自我效能提高,你會敢於進行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我效能是基於你的自信,而自我實現預言是認為因為自己和他人預先採取了行動,
 所以結果就會如預期一樣出現。
 當別人認為某人會表現出色時,就會預測這個人能取得成功,
 而他們的行為就會體現這種預期,讓這個人去努力實現這種期望。
3. 先追求快樂,再追求成功
 不要強迫自己去喜歡某些東西,
 而應該改變自己所做的事情或者做事的方式,讓它們給你帶來快樂。
 這種改變是讓你適應,而不是拿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做妥協。
 這點至關重要,因為幾乎所有持續的成功都要求進行改變和調整。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一次性改變一切東西。
 一次想做的事情太多,就會發現自己不堪重負。
 如果一次只做一項重要的改變,
 你就能夠集中精力,而自身的技能和舒適度也能快速調整。

 很快,曾經舒適區之外的領域將會成為你所擅長的領域。
 同改變一樣,你的職場生涯也會通過一系列連續成功的小步驟而得到出色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