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0

❤內參-如何讓大腦保持興奮,適度緊張?

出處:如何讓大腦保持興奮,適度緊張?


你有過因為熱衷於某件事而廢寢忘食的經驗嗎?
這其實是大腦感到興奮的表現,當你找到自己樂在其中的事情,
伴隨而來的興奮感可以強化大腦的專注力和能量。
哈佛大學的研究員川崎康彥專門研究大腦,
他認為讓大腦保持在興奮和緊張的狀態,可以激發大腦。
在《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這本書裡,
川崎康彥介紹了保持興奮以及適度緊張感的練習方法。


首先,對於自己沒把握甚至害怕的事,嘗試勇於說出“我願意、我可以”。
川崎建議,
遇到沒把握的事情時,堅定地告訴自己,“害怕就是機會”。
比如,生性害羞的人,可能很怕在公開場合發表觀點,
與其認定自己不適合站在台上講話,不如去思考戰勝恐懼的方法,
找機會練習和積累,突破對自己的認知。


當你遭遇失敗時,可以寫“失敗筆記”轉換情緒。
川崎說,
失敗筆記分為兩步:寫下每天的失敗以及產生的情緒;
從別的角度回看這些失敗,然後把情緒改寫成正面的。
這樣可以慢慢改變之前定型的思考模式,
從習慣負面思考轉變為從正面角度重新審視自己所遇到的困難,
逐漸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和下一個精進的目標。



---------------------
摘要:
1. 對於自己沒把握甚至害怕的事,嘗試勇於說出“我願意、我可以”。
 遇到沒把握的事情時,堅定地告訴自己,“害怕就是機會”。
 比如,生性害羞的人,可能很怕在公開場合發表觀點,
 與其認定自己不適合站在台上講話,不如去思考戰勝恐懼的方法,
 找機會練習和積累,突破對自己的認知。
2. 當你遭遇失敗時,可以寫“失敗筆記”轉換情緒。
 失敗筆記分為兩步:寫下每天的失敗以及產生的情緒;
 從別的角度回看這些失敗,然後把情緒改寫成正面的。
 這樣可以慢慢改變之前定型的思考模式,
 從習慣負面思考轉變為從正面角度重新審視自己所遇到的困難,
 逐漸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和下一個精進的目標。

❤內參-認同感:打造精英團隊的關鍵

出處:認同感:打造精英團隊的關鍵


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的主理人萬維鋼在專欄裡,
介紹了《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丹尼爾·科伊爾(Daniel Coyle)的新書《文化密碼》
(The Culture Code: The Secrets of Highly Successful Groups)。
這本書討論的是精英團隊的文化。
科伊爾調研了從矽谷創業公司到美軍的十多個成功團隊發現,
團隊認同是精英團隊的一個重要特徵。

比如,有人考察過90年代矽谷的200個創業公司,從中總結出了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明星制,把最厲害的人招進來,以明星為中心開展工作;
第二種是專業制,招人的首要標準是看他的專業技能符不符合公司的要求;
第三種是講奉獻,招人首先看這個人是不是讚同公司的價值觀,
能不能和團隊建立強烈的感情聯繫。
結果,講奉獻的企業文化最成功。
講奉獻的團隊最後成功上市的比率比其他兩種模式的團隊要高出兩倍之多,
他們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後的存活率也大大領先。
萬維鋼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創業公司要經歷各種艱難困苦,
如果沒有凝聚力和認同感,人人都準備跳槽,很難幹成大事。
也就是說,高水平的合作,必須要有認同感。


那怎麼增加團隊的認同感呢? 《文化密碼》這本書裡說,
首先要給人安全感,安全感又會帶來認同感,自然就能促進合作。
所以,領導的首要作用,就是給團隊提供安全感,書裡也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首先,要鼓勵團隊每個人說話,讓人發揮;
其次,要認真傾聽,讓人知道自己的意見是有價值的;
第三,領導要先向員工說明自己也會犯錯,並且鼓勵員工隨時指出自己的錯誤。
其他的建議還包括,盡量選拔對團隊有認同感、有責任感的人,
堅決開除團隊中搗亂的人,以及多說感謝的話。

萬維鋼最後總結說,精英團隊做事靠的不是一兩個明星,
也不是英明神武的領導,而是所有人的高度合作,各顯身手。
而促成合作的第一步,就是由安全感帶來的認同感。


-------------------------------
摘要:
有人考察過90年代矽谷的200個創業公司,從中總結出了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明星制,把最厲害的人招進來,以明星為中心開展工作;
第二種是專業制,招人的首要標準是看他的專業技能符不符合公司的要求;
第三種是講奉獻,招人首先看這個人是不是讚同公司的價值觀,
能不能和團隊建立強烈的感情聯繫。
結果,講奉獻的企業文化最成功。

那要怎麼做到第三種呢?
1. 要鼓勵團隊每個人說話,讓人發揮;
2. 要認真傾聽,讓人知道自己的意見是有價值的;
3. 領導要先向員工說明自己也會犯錯,並且鼓勵員工隨時指出自己的錯誤。

其他的建議還包括,盡量選拔對團隊有認同感、有責任感的人,
堅決開除團隊中搗亂的人,以及多說感謝的話。

❤內參-有效學習的6個方法(下)

出處:有效學習的6個方法(下)


美國國家智庫高級研究員烏爾里希•伯澤爾在他的新書《有效學習》裡
提供了一套系統的高效學習技能,包括6個策略:價值感、目標、提升、實踐、融合、反思。
昨天給你介紹了這6個策略中的前三個:價值感、目標、提升。
學習首先要找到價值感,並且要設立盡可能詳盡的階段性目標,
還要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打磨技巧。
今天接著和你介紹餘下的三個學習策略:實踐、融合、反思。

首先說實踐
我們在掌握了基礎內容之後,需要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
比如,想提升自己在公開場合的講話技巧,那就要多在各種公開場合講話鍛煉自己。
或者,你在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以後,
就把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講給一個朋友聽,這樣做可以幫你從文章中收穫更多。

運用知識的另一個辦法就是問為什麼,這是一個產生新想法的途徑,
尤其在閱讀的過程中,問“為什麼”能幫我們從文字中獲得更多知識,
比如,為什麼作者有這樣的主張?我為什麼要相信作者?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

同樣,推理也有助於我們加深理解,辯論就是一種運用知識拓展技能的方式。
辯論會強迫我們進行因果論證,促使我們進行邏輯思考。這種思考正是學習活動的核心。
伯澤爾發現,給年輕學生上幾堂推理技巧課程,他們在閱讀和數學方面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另外,嘗試教別人也是好方法。以教為學是很多學習培訓項目會採用的方法。
如果你有機會成為知乎或者一些問答項目的答主,你就會發現自己會有很多收穫。


再說一下融合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逐步理解各種知識內容是如何有機地結合到一起的。
伯澤爾說,
學習不僅是為了掌握一點孤立的細節或者一個步驟,我們需要掌握專業領域的體系結構。
比如這個專業知識的背後存在一個怎樣的體系?
因果關係是怎樣的?有沒有類似的情況?這些信息對我有什麼用?

怎麼融合呢?
伯澤爾認為,
一個比較好的辦法的就是做假設。
如果你正在學習生物學,那麼想一想,如果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並沒有進化會怎麼樣?
如果你正在學文學作品,想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那不妨假設如果這對年輕情侶並沒死,那麼他們兩個家族之間還會繼續彼此的恩怨嗎?
有了假設,就會有相應的實驗來證實,
實驗的結果不管是對還是錯,都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



最後再來說反思。伯澤爾說,
在學習過程中,犯錯誤和過度自信都是很正常的情況,
所以我們需要回顧知識,重新審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常常問自己:我以為已經理解的知識真的理解了嗎?
學習活動的反思,尤其需要來自外部的檢查,畢竟人們都容易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比如要善於借助同伴、同事的評估,這對我們的專業能力提高非常有幫助。
在美國空軍有一個通用的辦法,確保人們獲得集中的批評意見,
每當飛行員完成F-16戰鬥機訓練以後,整個團隊會和完成訓練任務的飛行員聚在一起,
討論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其他組織內部也有類似的做法,
比如在政治圈裡,集體討論環節被稱為“事後檢討”;在醫院裡,這個過程叫做“匯報”。
研究顯示,如果能夠緊密跟踪學習狀況,
即使是已經達到專家水平的人,也仍然有明顯的提高。
自測是另外一種評估方法,它能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
研究學習活動的專家、心理學家里甘•古隆不厭其煩地提醒學生,
要自我測驗,多做課後練習。

記日記也有助於反思、深入思考。
著名吉他手帕特•梅思尼是爵士樂吉他領域的超級巨星,
但是,梅思尼仍然會對自己的技能反复斟酌,
專門安排時間思考自我提升的方法,
每次,他都會把演出過程記錄下來,這些記錄會幫助他反思演出中的表現,
在音樂處理方面的得失。
伯澤爾說,
記錄會促進我們深入思考,這是一種改善學習活動的有效方式。
把日記當作學習日誌,可以記錄你在課堂上或者練習中好與不好的一面。
你可以寫,“今天的冰球課,我應該多練習臀部動作”,
或者“我的表演教練告訴我,聲音要更響亮”。這都有助於反思並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


以上就是《有效學習》這本書談到的6大學習策略中的後3個,實踐、融合和反思。
希望對你有啟發。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有效學習》,作者:烏爾里希•伯澤爾,中信出版社出版



-------------------------
摘要:
4. 實踐
 我們在掌握了基礎內容之後,需要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
 比如,想提升自己在公開場合的講話技巧,那就要多在各種公開場合講話鍛煉自己。
 或者,你在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以後,
 就把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講給一個朋友聽,這樣做可以幫你從文章中收穫更多。
 運用知識的另一個辦法就是問為什麼,這是一個產生新想法的途徑,
 尤其在閱讀的過程中,問“為什麼”能幫我們從文字中獲得更多知識,
 比如,為什麼作者有這樣的主張?我為什麼要相信作者?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
 同樣,推理也有助於我們加深理解,辯論就是一種運用知識拓展技能的方式
 辯論會強迫我們進行因果論證,促使我們進行邏輯思考。這種思考正是學習活動的核心。
5. 融合
 學習不僅是為了掌握一點孤立的細節或者一個步驟,我們需要掌握專業領域的體系結構。
 比如這個專業知識的背後存在一個怎樣的體系?
 因果關係是怎樣的?有沒有類似的情況?這些信息對我有什麼用?
 怎麼融合呢?一個比較好的辦法的就是做假設。
 如果你正在學習生物學,那麼想一想,如果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並沒有進化會怎麼樣?
 如果你正在學文學作品,想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那不妨假設如果這對年輕情侶並沒死,那麼他們兩個家族之間還會繼續彼此的恩怨嗎?
 有了假設,就會有相應的實驗來證實,
 實驗的結果不管是對還是錯,都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
6. 反思
 在學習過程中,犯錯誤和過度自信都是很正常的情況,
 所以我們需要回顧知識,重新審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常常問自己:我以為已經理解的知識真的理解了嗎?
 學習活動的反思,尤其需要來自外部的檢查,畢竟人們都容易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自測是另外一種評估方法,它能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
 記日記也有助於反思、深入思考。
 記錄會促進我們深入思考,這是一種改善學習活動的有效方式。
 把日記當作學習日誌,可以記錄你在課堂上或者練習中好與不好的一面。
 你可以寫,“今天的冰球課,我應該多練習臀部動作”,
 或者“我的表演教練告訴我,聲音要更響亮”。這都有助於反思並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