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1

❤內參-知識的錯覺:知識共同體的代價

出處:知識的錯覺:知識共同體的代價


在昨天的音頻里和你介紹了,什麼是知識的錯覺,以及知識到底存在於哪裡。
在《知識的錯覺》這本書裡,認知科學家史蒂文·斯洛曼和菲利普·費恩巴赫認為,
人類個體對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我們並不是那麼聰明,反而非常無知。
但我們都生活在知識共同體裡,讓人類稱霸世界的,不是個人理性,而是集體思考能力。


書裡說,
知識的錯覺在技術、科學、政治等領域都有所表現,並且人類會因此付出一些代價。


首先說一下技術的錯覺。
現在很多機械設備,比如飛機、火車,
已經很少有純人工操作的了,它們的運作早就離不開技術。
沒有自動飛行控制系統的輔助,現代客機根本飛不起來,
自動檔汽車讓司機對車的控制都減少了。
但是作者認為,
這正是一種自動化悖論。什麼意思呢?
就是極其有效的自動安全系統導致了人們對它的依賴,
而這種依賴削弱了人工操作員的作用,反而可能導向更大的險情。


書裡舉了一個例子。
 2009年,法國航空公司發生了一起墜海事故,導致228人喪生。
黑匣子找到以後,調查組震驚了。原來當時這家飛機發生了失速,並從空中墜落。
其實讓飛機從失速中復原是有方法的,
而且改變失速狀態是航空學校裡的預備飛行員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但是當時這架飛機上的副駕駛員竟然莫名其妙地選擇了相反的操作。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在2013年出具的報告認為,飛行員已經過度依賴自動飛行控制系統,
缺乏基本的手動操作技能,這使他們無法應對異常情況。聽上去非常可怕。

雖然現在的自動駕駛過程中,都有人在監督,擔負著糾正差錯的作用。
但我們目前面臨的最大危機在於,沒人能掌握和控制現代複雜技術的全部知識,
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得越來越複雜。
而且有效的技術總是特別容易上手,
所以,我們即使對這些日趨複雜的系統了解得越來越少,還是會自我感覺了解得很多。
這也是表現在技術上的知識的錯覺潛在的危險。


其次是科學的錯覺
作者在這裡討論的是,
怎麼普及科學常識,營造人人信科學、崇尚理性的社會。
很多科學家試圖通過教育公眾,來培養公眾的科學素養,
比如告訴大家轉基因食品沒有那麼危險等。
但結果總是收效甚微,大家還是堅持原來那一套,或者保持著非常幼稚的想法。
比如向柑橘作物移植一種豬的基因,能夠有效對抗黃龍病,
但是種柑橘的人寧可產量下降,也不敢這樣弄,因為他們怕消費者不接受。
消費者會認為經基因改造的作物會攜有供體的屬性,
說白了,就是覺得這樣的柑橘可能會有豬肉的味道。聽上去很可笑,
但是這種觀念竟然很難改變。導致很多科學常識、很好的科學技術難以實踐。

作者說,
這是因為,人們對待科學的態度並非是基於對證據的理性衡量,
而是取決於他們生活的語境和文化因素
這導致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難以被撼動,所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並不會帶來改變。
作者進一步解釋說,
我們的信念不是相互分離的數據片段,能隨心所欲地接納或者拋棄。
相反,人們的信念交織在一起,彼此之間共享文化價值觀念和身份認同。
我們的周圍,基本都是思維都在一個水平上、知識量差不多的人,
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共同體中。
所以,拋棄某項信條,往往意味著一整套觀念都會變,幾乎就是在挑戰我們的身份認同。
從這個角度出發,僅提供一點點關於轉基因作物的信息,
確實很難對人們的信念和態度造成影響。
如果不改變整個共同體的共識,培養科學素養的嘗試就很難見效。
這就是生活在知識共同體中,對於科學的代價。


最後是政治上的錯覺
我們這裡舉一個大家最熟悉的例子,那就是民主,公民投票。
事實上,民主制度建立在選民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基礎上,認為大家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但作者認為,
社會政策很複雜,公民個人在做決策的時候,很難獲得足夠的信息,做到全知全能。
所以,把投票權交給公民,就會埋沒群體做正確判斷時所依賴的專業意見。


舉個例子,1978年,美國加州全體選民通過了第13號提案,支持整體減稅政策。
減稅,乍一聽是個好主意,要求減少對住宅、商業與農業資產的徵稅。
但是它也產生了很多的不公平,比如它減少了很多依賴地產數量的地區的收入,
給政府造成了財政負擔,還限制了房產交易,對近期購房者造成很大的衝擊,等等。
這是很多選民,尤其是受到負面影響的選民萬萬沒想到的。
作者說,這就是知識的錯覺在政治中的表現,也就是民主的代價。


以上就是《知識的錯覺》這本書對知識的錯覺會帶來哪些代價的闡釋。希望對你有啟發。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知識的錯覺》,
作者: 史蒂文·斯洛曼 / 菲利普·費恩巴赫,中信出版社出版。



-------------------------------------
摘要:
知識的錯覺在技術、科學、政治等領域都有所表現,並且人類會因此付出一些代價。
1. 技術的錯覺
 現在很多機械設備,比如飛機、火車,
 已經很少有純人工操作的了,它們的運作早就離不開技術。
 沒有自動飛行控制系統的輔助,現代客機根本飛不起來,
 自動檔汽車讓司機對車的控制都減少了。
 這正是一種自動化悖論。什麼意思呢?
 就是極其有效的自動安全系統導致了人們對它的依賴,
 而這種依賴削弱了人工操作員的作用,反而可能導向更大的險情。

 

 2009年,法國航空公司發生了一起墜海事故,導致228人喪生。
 黑匣子找到以後,調查組震驚了。原來當時這家飛機發生了失速,並從空中墜落。
 其實讓飛機從失速中復原是有方法的,
 而且改變失速狀態是航空學校裡的預備飛行員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但是當時這架飛機上的副駕駛員竟然莫名其妙地選擇了相反的操作。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在2013年出具的報告認為,飛行員已經過度依賴自動飛行控制系統,
 缺乏基本的手動操作技能,這使他們無法應對異常情況。聽上去非常可怕。
2. 科學的錯覺
 怎麼普及科學常識,營造人人信科學、崇尚理性的社會。
 很多科學家試圖通過教育公眾,來培養公眾的科學素養,
 比如告訴大家轉基因食品沒有那麼危險等。
 但結果總是收效甚微,大家還是堅持原來那一套,或者保持著非常幼稚的想法。
 比如向柑橘作物移植一種豬的基因,能夠有效對抗黃龍病,
 但是種柑橘的人寧可產量下降,也不敢這樣弄,因為他們怕消費者不接受。
 消費者會認為經基因改造的作物會攜有供體的屬性,
 說白了,就是覺得這樣的柑橘可能會有豬肉的味道。聽上去很可笑,
 但是這種觀念竟然很難改變。導致很多科學常識、很好的科學技術難以實踐。

 這是因為,人們對待科學的態度並非是基於對證據的理性衡量,
 而是取決於他們生活的語境和文化因素,

 這導致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難以被撼動,所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並不會帶來改變。
 我們的信念不是相互分離的數據片段,能隨心所欲地接納或者拋棄。
 相反,人們的信念交織在一起,彼此之間共享文化價值觀念和身份認同。
 我們的周圍,基本都是思維都在一個水平上、知識量差不多的人,
 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共同體中。
 所以,拋棄某項信條,往往意味著一整套觀念都會變,幾乎就是在挑戰我們的身份認同。
 從這個角度出發,僅提供一點點關於轉基因作物的信息,
 確實很難對人們的信念和態度造成影響。

 如果不改變整個共同體的共識,培養科學素養的嘗試就很難見效。
 這就是生活在知識共同體中,對於科學的代價。
3. 政治上的錯覺
 社會政策很複雜,公民個人在做決策的時候,很難獲得足夠的信息,做到全知全能。
 所以,把投票權交給公民,就會埋沒群體做正確判斷時所依賴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