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3

❤內參-高效需要懂得“忽略”

出處:個人管理:高效需要懂得“忽略”


當我們沒有足夠時間完成所要求的任務時,
常被建議說應該“分出輕重緩急”,好像這是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
但事實上,分出事情緊急優先級的方式,效果不一定最好。
艾德·巴蒂斯塔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
他曾專門研究如何在有限時間里高效應對高強度任務。
他認為,要想真正高效,就要懂得“忽略”。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編譯了他的觀點。

巴蒂斯塔認為,面對任務時,我們憑直覺就能知道哪些更重要,哪些不那麼重要。
很容易就能按照緊急排好優先級。
然後,我們還是會按時間和精力充裕的情況來處理任務,
而且,我們會把不那麼重要的事放到“以後”來做。
但是,從來沒有所謂的“以後”。未完成的清單從來沒有盡頭。
因為,一旦我們的職業生涯進入某個階段,
我們所擔負的責任,讓我們永遠無法滿足所有要求。
但是,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資源。那該怎麼辦呢?
巴蒂斯塔給出的方法是,鑑別歸類法。主要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要把事物重新組織一下。
鑑別歸類意味著,設下需要處理事項的臨界標準,主動忽略那些不達標的大量事務。
最終的勝利不是贏得一場戰鬥,而是贏得一場戰爭,
打個比方,不是處理完收件箱,而是處理完收件箱裡所有重要的信息;
不是完成清單上的所有事項,而是完成清單上全部重要的事項;
不是處理完所有等待約見的人,而是把真正重要人物的問題處理完。


第二步,就是停止使用錯誤工具
巴蒂斯塔認為,我們在“時間管理”和“個人生產力”上面花了太多精力。
這些努力在戰術上有效,但在戰略上進行鑑別歸類時就沒用了。
記住:任務不是要列出清單,而是決定哪些可以刪除,並且堅持執行。


第三步,我們需要解決鑑別歸類所涉及到的情感問題,因為這不僅僅是個認知過程。
主動忽略一些事情、拒絕一些人,
可能會產生一系列情緒問題,這會影響我們的選擇和行為。
比如前面說到“不是真正重要人物”時,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把人分三六九等,這很無情。
這正是鑑別歸類方法的困難之處,
但只有我們關注它的情緒維度,我們在控制工作流程時才有效果。
南加州大學的另一位神經學家安東尼奧·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也說過,
緒會“產生對於目標事實的偏見,甚至乾擾做決策的支持機制,從而影響有效決策的制定”。
所以,在進行鑑別歸類時,我們要學會管理這些情緒。
包括焦慮、害怕、忿忿不平甚至惱羞成怒。
總之,巴蒂斯塔認為,我們最終目標是通過不舒適的方式來變得更舒適。
要意識到對事務進行鑑別歸類會產生困難情緒,
這樣就能面對沒完沒了的任務清單、爆滿的收件箱,
還有排隊想要約見我們的人,做出科學但有效的應對方式。



-------------------------------
摘要:
第一步,要把事物重新組織一下。
鑑別歸類意味著,設下需要處理事項的臨界標準,主動忽略那些不達標的大量事務。
最終的勝利不是贏得一場戰鬥,而是贏得一場戰爭,
打個比方,不是處理完收件箱,而是處理完收件箱裡所有重要的信息;
不是完成清單上的所有事項,而是完成清單上全部重要的事項;
不是處理完所有等待約見的人,而是把真正重要人物的問題處理完。


第二步,就是停止使用錯誤工具。
記住:任務不是要列出清單,而是決定哪些可以刪除,並且堅持執行。

第三步,我們需要解決鑑別歸類所涉及到的情感問題,因為這不僅僅是個認知過程。
主動忽略一些事情、拒絕一些人,
可能會產生一系列情緒問題,這會影響我們的選擇和行為。
這正是鑑別歸類方法的困難之處,
但只有我們關注它的情緒維度,我們在控制工作流程時才有效果。
所以,在進行鑑別歸類時,我們要學會管理這些情緒。
包括焦慮、害怕、忿忿不平甚至惱羞成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