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7

❤內參-為什麼有人越活越年輕,有人卻未老先衰

出處:為什麼有人越活越年輕,有人卻未老先衰


如果只從內心感受去判斷,你覺得自己多少歲了?
這種判斷被心理學家稱為“主觀年齡”,
通常,人們的衰老程度與他們的實際年齡之間並不相符,
有的人隨著年歲增長精神越發飽滿,而另一些人則會未老先衰。
 BBC英倫網的一篇文章介紹,許多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影響個人衰老的生物學、
心理學和社會因素,以及這種認識如何幫助我們活得更長久、更健康。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出現了研究主觀年齡與實際年齡差距的記錄。
在過去10年裡,大量新研究也在不斷探索與這種差異有關的潛在心理和生理後果。
其中,就有研究探索了主觀年齡與個性之間的聯繫。
現在大家會普遍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變得更加成熟,不那麼外向,
也不太有開放的心態去嘗試新的事物和經歷。
 “這種性格變化,在心態年輕的人身上表現得不太明顯,
在主觀年齡比較大的人身上會更明顯。”

不過,
主觀年齡較低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們永遠都不成熟。
恰恰相反,主觀年齡較低的人會更有責任心,
也不那麼神經質,這些特徵是衰老過程中帶來的積極變化。
因此,隨著生活經驗的累積,
主觀年齡較低的人增長了智慧,而且他們也沒有以青春活力和能量作為代價。

除了性格之外,主觀年齡較低的人患抑鬱症的風險更低,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也更好。
法國蒙彼利埃大學(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的心理學教授斯蒂芬(Yannick Stephan)
分析了三項研究的數據,這些研究總共跟踪了超過1.7萬名中年和老年參與者。
他的分析結果刊登在《身心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期刊上,
這是迄今為止關於主觀年齡對死亡率影響的規模最大的研究。

斯蒂芬發現,大多數人會感覺自己比實際年齡小八歲。
不過,也有些人覺得自己已經衰老了,這種想法對他們的身體產生了嚴重的後果。
在研究期間,
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大8到13歲的人,
他們的死亡風險高出了18%-25%,排除了教育、種族或婚姻狀況等因素後,
這些人仍要比主觀年齡較低的人承受更多的疾病負擔。
為什麼主觀年齡會與健康狀況有關聯呢?
這可能是性格變化帶來的直接結果,主觀年齡較低,
意味著隨著年紀增長你還可以享受更多的活動。
斯蒂芬教授通過研究發現,“主觀年齡可以預測身體活動模式”。
比如,當你感到沮喪、健忘、體弱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老了,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心理和生理因素會繼續導致主觀年齡增加和健康狀況惡化,
你會覺得自己更年邁、更脆弱。 “主觀年齡要比出生證上的日期更能預測你的健康狀況。”


主觀年齡和實際年齡在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差異的?為什麼會這樣?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諾塞克(Brian Nosek)和林德納(Nicole Lindner),
一起研究了主觀年齡和實際年齡之間的差異是如何演變的。
大多數孩子和青少年覺得自己要比實際年齡大;
但在25歲左右,人們開始感覺心理年齡要比實際年齡小;
到30歲時,大約70%的人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要年輕。

對於人們為什麼會出現主觀年齡和實際年齡之間的差異,
一些心理學家推測,擁有較低的主觀年齡是一種自我防衛,
保護我們不受消極的、年齡刻板印象的影響。
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Bielefeld University)的科納德(Anna Kornadt)認為,
人們的主觀年齡,在不同的領域會有所不同。
比如,你在工作和社交圈中的自我感知是不一樣的。
科納德從研究中發現,當某個領域對年齡大抱有消極成見時,
人們的主觀年齡就會降低,比如在工作、健康和經濟等方面,
“從心底里覺得自己年輕,可以幫助人們遠離自己所在年齡段的消極含義”。
 “使自己遠離社會對衰老的悲觀看法,樂觀地看待未來”,
這種自我防禦機制反過來也可以進一步解釋年輕心態對健康的益處,
科納德介紹,主觀年齡較低的人傾向於用更積極的眼光想像未來的自己。

以上,就是研究人員對“主觀年齡”的研究,他們發現:
主觀年齡較低不意味著一個人永遠都不成熟;
主觀年齡要比實際年齡更能預測你的健康狀況;較低的主觀年齡也是一種自我防衛。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BBC英倫網《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哪個對健康更重要》



---------------------------------------------
摘要:
如果只從內心感受去判斷,你覺得自己多少歲了?
這種判斷被心理學家稱為“主觀年齡”,
通常,人們的衰老程度與他們的實際年齡之間並不相符,
有的人隨著年歲增長精神越發飽滿,而另一些人則會未老先衰。
1. 主觀年齡較低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們永遠都不成熟。
 恰恰相反,主觀年齡較低的人會更有責任心,
 也不那麼神經質,這些特徵是衰老過程中帶來的積極變化。
 因此,隨著生活經驗的累積,主觀年齡較低的人增長了智慧,
 而且他們也沒有以青春活力和能量作為代價。
2. 除了性格之外,主觀年齡較低的人患抑鬱症的風險更低,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也更好。
 大多數人會感覺自己比實際年齡小八歲。
 不過,也有些人覺得自己已經衰老了,這種想法對他們的身體產生了嚴重的後果。
 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大8到13歲的人,
 他們的死亡風險高出了18%-25%,排除了教育、種族或婚姻狀況等因素後,
 這些人仍要比主觀年齡較低的人承受更多的疾病負擔。
 為什麼主觀年齡會與健康狀況有關聯呢?
 這可能是性格變化帶來的直接結果,主觀年齡較低,
 意味著隨著年紀增長你還可以享受更多的活動。
 比如,當你感到沮喪、健忘、體弱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老了,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心理和生理因素會繼續導致主觀年齡增加和健康狀況惡化,
 你會覺得自己更年邁、更脆弱。主觀年齡要比出生證上的日期更能預測你的健康狀況。
3. 擁有較低的主觀年齡是一種自我防衛,保護我們不受消極的、年齡刻板印象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