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4

❤內參-作家張大春:東西方小說塑造人物的差異

出處:作家張大春:東西方小說塑造人物的差異


張大春是台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四喜憂國》《城邦暴力團》,
以及文學理論著作《小說稗類》等。他也曾擔任過電影《一代宗師》的編劇顧問,
寫過京劇《水滸108》的劇本。在接受好奇心日報採訪時,
張大春分享了他對東西方小說區別的看法。

張大春曾經說過:“三俠五義裡的俠客就像現在漫威的超級英雄”。
不過他也分析了這其中東西方文化塑造人物的不同之處。
他認為,
西方的超級英雄多是單打獨鬥,
而中國俠客們有一個共用共有的價值觀和思想傳統,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用心不二”。
中國俠客把守信諾看成是最重要的,比如在《刺客列傳》裡就很明顯。
俠客愛的對像不只有自己、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親朋好友,還包括陌生人。
慢慢地,就發展出了一種替陌生人甚至弱勢者維持他們基本人權的思想。
而漫威的人物就有更多複雜性,漫威漫畫裡的主角有時會發現自己內在原來如此黑暗,
這在中國俠客裡是不存在的。
張大春說:“中國俠客如果內在有黑暗,你還能當個俠嗎?你自己都搞不定。”
所以這就是中外的差異。


張大春認為,
西方小說傳統對人性衝突的解釋,不是簡陋的愛恨情仇,它的層次、厚度都比較多。
而中國小說的社會功能跟西方的不一樣,
西方是把人性拿出來,放在解剖台上一點一點檢驗。
如果用西方的視角看,
會認為中國小說在人性剖析方面簡陋而欠缺,甚至都沒有放上解剖台的誠意。
但是反過來看,中國小說是大量地讓壞角色、壞人物立刻受到懲罰,好角色、好人被獎賞,
不斷地重複這種模式,從而進行教化和引導。
中國寫小說和說故事的人,他們是相信人們聽了故事後會跟他們學做人,
他們的目的不是讓聽故事的人產生美學上的感動或者變化,
他們是讓你害怕,激發的情感不同。
如果從社會教化功能上看,把人們教化地善良和馴化,
不通過美學,不通過自覺,不通過人對自我的批判,
靠讓人害怕,這確實是東方與西方不一樣的地方。



-------------------------------
摘要:
西方的超級英雄多是單打獨鬥,
而中國俠客們有一個共用共有的價值觀和思想傳統,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用心不二”。
中國俠客把守信諾看成是最重要的,比如在《刺客列傳》裡就很明顯。
俠客愛的對像不只有自己、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親朋好友,還包括陌生人。
慢慢地,就發展出了一種替陌生人甚至弱勢者維持他們基本人權的思想。
而漫威的人物就有更多複雜性,
漫威漫畫裡的主角有時會發現自己內在原來如此黑暗,這在中國俠客裡是不存在的。
張大春說:“中國俠客如果內在有黑暗,你還能當個俠嗎?你自己都搞不定。”
所以這就是中外的差異。

西方小說傳統對人性衝突的解釋,不是簡陋的愛恨情仇,它的層次、厚度都比較多。
而中國小說的社會功能跟西方的不一樣,
西方是把人性拿出來,放在解剖台上一點一點檢驗。
如果用西方的視角看,
會認為中國小說在人性剖析方面簡陋而欠缺,甚至都沒有放上解剖台的誠意。
但是反過來看,
中國小說是大量地讓壞角色、壞人物立刻受到懲罰,好角色、好人被獎賞,
不斷地重複這種模式,從而進行教化和引導。

中國寫小說和說故事的人,他們是相信人們聽了故事後會跟他們學做人,
他們的目的不是讓聽故事的人產生美學上的感動或者變化,
他們是讓你害怕,激發的情感不同。
如果從社會教化功能上看,把人們教化地善良和馴化,
不通過美學,不通過自覺,不通過人對自我的批判,
靠讓人害怕,這確實是東方與西方不一樣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