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6

❤內參-馬伯庸:怎樣獲得寫作的創意和靈感

出處:馬伯庸:怎樣獲得寫作的創意和靈感


4月22日,在UP2018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作家馬伯庸分享了他獲得寫作創意的經驗。
馬伯庸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歷史和科幻領域,
代表作有《古董局中局》《長安十二時辰》《龍與地下鐵》等。


在生活中,馬伯庸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有創意?
他認為不是讀了書就自然會有創意,
每個好的創意,一定是先有素材的土壤、閱讀的基礎,才能有靈感並開始創作。
而這其中,很多素材都很枯燥,如何有效閱讀資料進而產生創意呢?
馬伯庸介紹了自己受益匪淺的方法,也就是蘇東坡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因為知識太多了就像大海一樣,每次讀書前可以設置一個任務,
帶著明確的方向去多讀幾遍,這樣讀下來結果一定和淺嚐輒止地讀不一樣。
比如,蘇東坡讀《漢書》,第一遍只讀政治,第二遍讀人物,第三遍讀官制、兵法等。
這樣才能“厚積而薄發,博觀而約取”。


馬伯庸寫的小說和改編的劇集《古董局中局》,
就是他看了很多考古文獻資料後得到的靈感。
在古董鑑定中,青銅器外面有銹,過去是去摸、去看,甚至去舔一下。
現在技術先進了,用X光照射金屬內部,就能鑑別真偽,
馬伯庸就是從新技術鑑別古董的論文中找到了故事靈感。
他說,2013年北京大學一個本科生,通過看竹簡背面的划痕,
破解了一個拼接破損竹簡的學界難題。 “簡冊背劃線”成為學術界有趣而重要的發現,
但外界並不了解,而他看到了這些資料,編劇時就寫出了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

總之,馬伯庸認為,
寫作中的好創意一定不是憋出來的,而是反复看資料,帶著問題閱讀也許就能找到靈感。



-------------------------
摘要:
在生活中,馬伯庸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有創意?
他認為不是讀了書就自然會有創意,
每個好的創意,一定是先有素材的土壤、閱讀的基礎,才能有靈感並開始創作。
而這其中,很多素材都很枯燥,如何有效閱讀資料進而產生創意呢?
馬伯庸介紹了自己受益匪淺的方法,也就是蘇東坡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因為知識太多了就像大海一樣,每次讀書前可以設置一個任務,
帶著明確的方向去多讀幾遍,這樣讀下來結果一定和淺嚐輒止地讀不一樣。

比如,蘇東坡讀《漢書》,第一遍只讀政治,第二遍讀人物,第三遍讀官制、兵法等。
這樣才能“厚積而薄發,博觀而約取”。
寫作中的好創意一定不是憋出來的,而是反复看資料,帶著問題閱讀也許就能找到靈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