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3

❤內參-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對普通寫作者的啟發

出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對普通寫作者的啟發


很多寫作者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寫一部長篇小說。
然而愛麗絲·門羅從不寫長篇,她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唯一隻寫短篇小說的獲獎者。
微信公眾號“單讀”分享了門羅中文版書籍譯者李玉瑤、
作家路內和文學評論家張定浩的訪談。在他們看來,門羅對於普通寫作者有著以下4點啟發。


第一,門羅的存在緩解了寫作者的“長篇焦慮症”
張定浩說,
現在中國的寫作者大多想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變成了一個工具。
一開始他們會在期刊上發一些短篇小說,相對容易發,
慢慢有名氣以後開始寫中篇小說,最後一定要憋一個長篇小說出來。
一個年輕的小說家,見面以後會問長篇寫了沒有,
長此以往就變成一種長篇小說的焦慮症。門羅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緩解這種焦慮,
一個人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做喜歡的事,同樣可以做得很出色。


第二,門羅展現了短篇小說的多樣性。
國內的寫作者很多時候是歐·亨利式的,最後靠一個“包袱”來解決整個問題;
或者乾脆弱化情節,呈現對某一個瞬間的詩意的啟示。
這樣的小說不是不好看,但會逐漸形成一種套路,
期刊上的小說千篇一律,看上去都差不多。
慢慢的,大家都不太想看短篇小說,
也提不起興趣看,這些小說很多時候只能寫給期刊,寫給評論。
而門羅的小說就非常“反套路”,
她不太注重故事的轉折和重要的地方,她的故事也沒有明顯的開頭、高潮、結尾這個順序。
平時我們看很多小說裡面的對話,只是為了交待一個情節,或者要交待一個懸念。
所有東西都是工具性的,寫的每句話都是工具性地要達到一個目的。
但對門羅來說,
她寫的每一個東西都不是為了讓這個故事可以進行下去,而是為了呈現全部的生活。

這並不是說,短篇小說就應該按照門羅的方式寫。
短篇小說和詩歌一樣,最重要的是多樣性。
如果有一個時刻大家只是照著一個方向寫詩,
那就是有問題的,一定要有一個新鮮的力量來打破它。


第三,對於寫作者而言,心智上的匱乏比生活經驗的匱乏更可怕。
門羅一直住在加拿大的小鎮,從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
很多年輕一代的小說家,覺得我們生活在中國,
我們中國一天到晚那麼多事情,而加拿大地廣人稀,寫作太困難了。

張定浩認為,
這基本上是一個高度近視者的想法。
一個高度近視者看到的世界,跟正常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比如視力表,他只能看到最大的那個“E”,但這個世界不是只由一個大的“E”組成的世界。
比起生活經驗上的匱乏,一個寫作者自己的心智是否匱乏、感官是否匱乏更加重要。
這決定你有沒有能力看到一個更清楚、更準確的世界,
看到他人內心裡面那些心事,尤其看到自己內心的心事。


第四,寫作只需要一支筆、一張紙和時間
門羅曾經說過,她之所以寫短篇,一個主要原因是全職主婦的家務活太繁雜。
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雷蒙德·卡佛也說過類似的話
卡佛的生活比較窘迫,很多小孩纏著他,只有時間寫短篇。

其實所有這些局限都會造就作家的獨特性,讓作家成為獨特的那個人。
很多文學愛好者經常會有一種迷思,
覺得當所有條件具備以後自己就可以開始寫作了
給他一間好的書房,有很多書架,他就能坐下來寫作了
當他這麼想的時候,他一定不會成為一個好的作家。
好的作家就是只要給他一支筆、一張紙和時間,他可以坐在任何地方寫作。
至於時間的問題,其實都是擠出來的,
當你心裡面想著一個東西再寫,每天能利用的寫作時間還是很多的。


以上就是三位學者眼中愛麗絲·門羅對於普通寫作者的啟發,希望能對你的寫作有所幫助。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
《你遲早會在她的故事裡,與自己面對面相遇丨單讀》,見於微信公眾號“單讀”。



---------------------------
摘要:
1. 門羅的存在緩解了寫作者的“長篇焦慮症”
 現在中國的寫作者大多想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變成了一個工具。
 一開始他們會在期刊上發一些短篇小說,相對容易發,
 慢慢有名氣以後開始寫中篇小說,最後一定要憋一個長篇小說出來。
 一個年輕的小說家,見面以後會問長篇寫了沒有,
 長此以往就變成一種長篇小說的焦慮症。門羅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緩解這種焦慮,
 一個人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做喜歡的事,同樣可以做得很出色。
2. 門羅展現了短篇小說的多樣性
 國內的寫作者很多時候是歐·亨利式的,最後靠一個“包袱”來解決整個問題;
 或者乾脆弱化情節,呈現對某一個瞬間的詩意的啟示。
 這樣的小說不是不好看,但會逐漸形成一種套路,
 期刊上的小說千篇一律,看上去都差不多。
 慢慢的,大家都不太想看短篇小說,
 也提不起興趣看,這些小說很多時候只能寫給期刊,寫給評論。
 而門羅的小說就非常“反套路”,
 她不太注重故事的轉折和重要的地方,
 她的故事也沒有明顯的開頭、高潮、結尾這個順序。

 平時我們看很多小說裡面的對話,只是為了交待一個情節,或者要交待一個懸念。
 所有東西都是工具性的,寫的每句話都是工具性地要達到一個目的。
 但對門羅來說,
 她寫的每一個東西都不是為了讓這個故事可以進行下去,而是為了呈現全部的生活。
 這並不是說,短篇小說就應該按照門羅的方式寫。
 短篇小說和詩歌一樣,最重要的是多樣性。

3. 對於寫作者而言,心智上的匱乏比生活經驗的匱乏更可怕
 一個高度近視者看到的世界,跟正常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比如視力表,他只能看到最大的那個“E”,但這個世界不是只由一個大的“E”組成的世界。
 比起生活經驗上的匱乏,一個寫作者自己的心智是否匱乏、感官是否匱乏更加重要。
 這決定你有沒有能力看到一個更清楚、更準確的世界,
 看到他人內心裡面那些心事,尤其看到自己內心的心事。
4. 寫作只需要一支筆、一張紙和時間
 門羅曾經說過,她之所以寫短篇,一個主要原因是全職主婦的家務活太繁雜。
 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雷蒙德·卡佛也說過類似的話。
 卡佛的生活比較窘迫,很多小孩纏著他,只有時間寫短篇。
 很多文學愛好者經常會有一種迷思,
 覺得當所有條件具備以後自己就可以開始寫作了,
 給他一間好的書房,有很多書架,他就能坐下來寫作了。
 當他這麼想的時候,他一定不會成為一個好的作家。
 好的作家就是只要給他一支筆、一張紙和時間,他可以坐在任何地方寫作。
 至於時間的問題,其實都是擠出來的,
 當你心裡面想著一個東西再寫,每天能利用的寫作時間還是很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