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9

❤內參-怎樣延長幸福感?

出處:新研究:怎樣延長幸福感?


當我們反复看同一部電影、讀同一本小說,玩同一款遊戲時,
我們從中感受到的快樂就會越來越少,這種現像被稱為享樂適應。
根據心理科學協會期刊 《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 )上的一項研究,
有一種行為可以有效延長我們的幸福感,那就是給予行為。
微信公眾號“三倉心理學界”介紹了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人們向他人贈送禮物,然後再接受他人的饋贈,收下同一禮物;
再把禮物送出,然後再接受禮物……如此循環幾輪之後,
參與者的幸福感並沒有下降,或者下降得很不明顯。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行為科學副教授艾德·歐布瑞恩(Ed O'Brien)表示,
過去的研究告訴我們,
為了保持快樂,我們需要先放下喜歡的事物,去尋求一些新鮮的刺激。
但這項研究表明:重複的給予行為,就能讓我們長時間保持快樂的心情。
即便每次接受與饋贈的整體收益為0,我們也可以獲得相對新鮮和愉悅的體驗。

在另外一項實驗中,大學生志願者每天收到5美元,為期5天;
他們被要求把錢花在同一件事上。
研究人員隨機指派參與者將錢花在他們自己或其他人身上,
例如將錢留在同一家咖啡館的小費罐裡,或者每天向同一家慈善機構捐款。
在每天結束時,參與者需要在實驗日誌中記錄下他們的消費體驗和幸福程度。

總共96名參與者的自我報告都顯示出了同一模式:
開始時的幸福感相似,那些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的人,幸福感在5天內持續下降;
那些把錢捐出的人,幸福感下降得幅度非常低。
研究人員隨後進行的實驗排除了幾個可能的替代解釋:
比如,每次做出贈與行為都會讓參與者做出更多的思考,思考本身會使其感到愉快。
歐布瑞恩說,“我們考慮了很多這樣的可能性,
並為十多種相應的解釋安排了實驗,結果它們都無法解釋研究結果。”

從進化的角度來講,享樂適應機制可以推動去人類追求和獲取嶄新的資源,
有利於人類的生存。那為什麼給予行為不受這一機制的限制?


研究人員提出的一種解釋是,
當人們更注重結果,
比如獲得的報酬,他們可以輕鬆地相互比較,這會降低人們對每種體驗的敏感度。
但是當人們專注於一項行動時,
例如向慈善機構捐款,他們不太會去比較,而會體驗到無私奉獻這個行為本身的快樂。
從物種進化的角度來說,慷慨的行為有助於保持我們的親社會聲譽,
增強我們的社會聯繫和歸屬感,所以,我們會從中獲得了正向快感反饋。


-------------------------------
摘要:
當人們更注重結果,
比如獲得的報酬,他們可以輕鬆地相互比較,這會降低人們對每種體驗的敏感度。
但是當人們專注於一項行動時,
例如向慈善機構捐款,他們不太會去比較,而會體驗到無私奉獻這個行為本身的快樂。
從物種進化的角度來說,慷慨的行為有助於保持我們的親社會聲譽,
增強我們的社會聯繫和歸屬感,所以,我們會從中獲得了正向快感反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