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8

❤內參-怎樣用系統的視角去工作

出處:怎樣用系統的視角去工作


職場上常常有這樣的現象,面對領導安排的工作,有的人只會按部就班完成,
但有的人不僅能完成得又快又好,還能提前準備好領導下一步的規劃,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在繆振東看來,這些會工作的人,都會用系統的視角來看待每一項工作。
他們在開始一項任務之前,都會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什麼是工作的真正目標?
這句話聽起來很奇怪,完成工作不就是目標嗎?
繆振東是這樣解釋的,假設說你被安排了一項任務,任何一項任務肯定會有目標。
但是你要思考,這個目標是從哪裡來的?尤其是在企業裡面,你這個目標是誰給你的?
很可能是你的直屬領導,那麼你必須要重新再去思考:
領導在給我佈置這個目標的時候,有沒有可能只是進行了一個轉述?
每個人對一件事情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只要是轉述,中間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信息的丟失或者變形。
所以,如果他是轉述,你必須要站在他的領導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
換句話說,你要思考,你的這項工作,能夠幫助領導達成什麼目標,
從而讓他的領導對他滿意,這才是大前提。
如果你把這個過程想清楚,那麼你就知道該如何著手落實工作了。

第二,你的推力和阻力有哪些?
在職場上,很自然的,有人會幫助你推動執行,有的人會反對你,甚至會阻礙你的執行。
你需要迅速地區分,哪些人是你的支持者,哪些人不僅不支持,甚至是會阻礙你的工作。
有哪些人是你可以利用的,哪些人可以納入在你的先鋒隊當中,
有哪些人你必須要避開他們的勢力範圍。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繆振東說,在商業當中,這個就叫做立場分析。
其實有點像中學物理中常見的受力分析,怎樣克服摩擦力,最後能有一個更大的合力。

第三,完成任務的後果是什麼?
完成一項任務,它會有一個結果。
這個結果可能是你滿足了自己的目標,也幫助領導完成了他的目標。
但是很有可能,這件事之後還會產生一個後果,
你需要把自己做的這個任務放到一個更大的系統當中來衡量。
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你在一個小車間做完的一件事,很可能對整個公司造成一定的影響。

想清楚這一點之後,你再去做很多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換句話說,你每做一件事,你都是以一種系統的視角來看待問題。
而且你要確定,這個系統對於你的這個後果的影響,是放大還是縮小,倍數大概是多少。
如果你判斷,完成這項任務,公司係統會放大你的功勞。
那麼,你在操作過程中,就要考慮到它的風險等級,
也就是說,你要保證你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

繆振東表示,其實這個邏輯模型不是讓你去劃分,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而是要讓你明白,公司是一個動態的環境。
每做一件事情,想清楚動機、過程和後果,然後再進行推進。



-------------------------------
摘要:
1. 什麼是工作的真正目標?
 領導在給我佈置這個目標的時候,有沒有可能只是進行了一個轉述?
 每個人對一件事情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只要是轉述,中間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信息的丟失或者變形。
 所以,如果他是轉述,你必須要站在他的領導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
 換句話說,你要思考,你的這項工作,能夠幫助領導達成什麼目標,
 從而讓他的領導對他滿意,這才是大前提。
 如果你把這個過程想清楚,那麼你就知道該如何著手落實工作了。
2. 你的推力和阻力有哪些?
 在職場上,很自然的,有人會幫助你推動執行,有的人會反對你,甚至會阻礙你的執行。
 你需要迅速地區分,哪些人是你的支持者,哪些人不僅不支持,甚至是會阻礙你的工作。
3. 完成任務的後果是什麼?
 你需要把自己做的這個任務放到一個更大的系統當中來衡量。
 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你在一個小車間做完的一件事,很可能對整個公司造成一定的影響。
 想清楚這一點之後,你再去做很多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換句話說,你每做一件事,你都是以一種系統的視角來看待問題。
 而且你要確定,這個系統對於你的這個後果的影響,是放大還是縮小,倍數大概是多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