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2

內參-觀點:以網絡的視角而非文明的視角看歷史

出處:觀點:以網絡的視角而非文明的視角看歷史


知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和同樣也是歷史學家的兒子小麥克尼爾合作,
出版了一本全球史普及讀物:《麥克尼爾全球史:從史前到21世紀的人類網絡》。
在這本書裡,兩位歷史學家把網絡和聯結作為一個理解人類歷史的核心概念。

接受《上海書評》採訪時,
小麥克尼爾說,他不認為文明這個概念是理解人類歷史的最好方法,
儘管史學大師湯因比曾圍繞這個概念寫了名著《歷史研究》,
之後很多學者也把近代和現代東西方的衝突稱為“文明的衝突”。

小麥克尼爾說,
他強調聯結性,否認文明之間是獨立分離的,
“我自己並不將歷史看作印度文明、中國文明、日本文明等的集合,
我認為它是一系列人類社群的聯結,所以我也不太接受'文明'這樣的概念,
它們常常限於精英文化,很少提及普通的村民、牧人等等。
幾個世紀以來,歷史學家和其他學者覺得這種分類很有用,
但它們主要用於理解精英文化,社會最上層百分之一的人,
他們能識文斷字,了解宗教傳統等等,這一分類對理解大眾沒有太大幫助,
所以我傾向於弱化單個文明的重要性。”
當然,不同的社群和文化之間的確存在差異,但他會用“社會差異”、“文化差異”來表述。

在他看來,人類歷史上的很多變革都來自於“聯繫”,
當個人和群體接觸到新的思考方式、新技術,還有新的疾病時,
這可能會改變他們的思維和社會。這種聯繫常常是人類社會變革的驅動力。
比如天花傳到日本、絲綢之路的建立、佛教傳入中國,都是這種聯繫網絡的代表。
總之,歷史學家麥克尼爾認為,
用網絡和聯結的視角看待人類歷史,比用文明的視角來看要更好。


-------------------------
摘要:
小麥克尼爾說,
他強調聯結性,否認文明之間是獨立分離的,
“我自己並不將歷史看作印度文明、中國文明、日本文明等的集合,
我認為它是一系列人類社群的聯結,所以我也不太接受'文明'這樣的概念,
它們常常限於精英文化,很少提及普通的村民、牧人等等。
幾個世紀以來,歷史學家和其他學者覺得這種分類很有用,
但它們主要用於理解精英文化,社會最上層百分之一的人,
他們能識文斷字,了解宗教傳統等等,這一分類對理解大眾沒有太大幫助,
所以我傾向於弱化單個文明的重要性。”
當然,不同的社群和文化之間的確存在差異,但他會用“社會差異”、“文化差異”來表述。

當個人和群體接觸到新的思考方式、新技術,還有新的疾病時,
這可能會改變他們的思維和社會。這種聯繫常常是人類社會變革的驅動力。
用網絡和聯結的視角看待人類歷史,比用文明的視角來看要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