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2

❤內參-怎樣避免“比較”帶來的負面影響

出處:怎樣避免“比較”帶來的負面影響
參考:內參-心理-為什麼人們天生愛比較


與他人比較,是大多數人都會做的事,跟優秀的人比較,
有時能激發人,增加改善現狀的動力,但有時也會讓自己低落沮喪。
社交媒體增加了人們與他人比較的機會,怎樣避免“比較”帶來的負面影響呢? 
《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雜誌的一篇文章建議,
可以從3個方面改變自己的心態:

第一,尋求情感聯繫,而不是比較優劣。
心理學家米奇·普林斯坦(Mitch Prinstein)認為,
與其刻意限制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
減少與人比較的機會,不如改變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的方式。
不要只是消極地看社交媒體上其他人都在做什麼,比較別人和自己的近況差異,
而是應該善用私信的功能,與人分享或談論有建設性的話題,尋求真正的情感聯繫和支持。


第二,適度地與更優秀的人做比較。
研究顯示,這種“向上比較”的確能夠激發動力,讓人更願意付出努力精進自己,
但要避免一味地向上比較,
過於關注自己的缺點、不足之處,造成壓力過大,甚至產生自卑感。
在選擇比較對象時,不能離自己太遙遠。
比如,一個上班族想養成運動的習慣,就不應該將自己與專業運動員相提並論,
而是與身邊能做到規律運動的人看齊,學習他們規劃時間、調整作息的方式。


第三,建立自己的標準,他人的評價僅供參考。
除了向上比較,偶爾也可以向下比較,了解到自己也許不是最好但也沒有太差時,
你可以更客觀地理解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
當你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後,要逐漸建立一個與自己做比較的標準,
這樣就不容易被別人的評價影響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
摘要:
1. 尋求情感聯繫,而不是比較優劣
 與其刻意限制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
 減少與人比較的機會,不如改變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的方式。
 不要只是消極地看社交媒體上其他人都在做什麼,比較別人和自己的近況差異,
 而是應該善用私信的功能,
 與人分享或談論有建設性的話題,尋求真正的情感聯繫和支持。

2. 適度地與更優秀的人做比較
 研究顯示,這種“向上比較”的確能夠激發動力,讓人更願意付出努力精進自己,
 但要避免一味地向上比較,
 過於關注自己的缺點、不足之處,造成壓力過大,甚至產生自卑感。
 在選擇比較對象時,不能離自己太遙遠。
 比如,一個上班族想養成運動的習慣,就不應該將自己與專業運動員相提並論,
 而是與身邊能做到規律運動的人看齊,學習他們規劃時間、調整作息的方式。
3. 建立自己的標準,他人的評價僅供參考
 除了向上比較,偶爾也可以向下比較,了解到自己也許不是最好但也沒有太差時,
 你可以更客觀地理解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
 當你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後,要逐漸建立一個與自己做比較的標準,
 這樣就不容易被別人的評價影響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