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

❤內參-觀點:傳統文化的“傳”與“承”

出處:觀點:傳統文化的“傳”與“承”


葛劍雄是複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他曾經在央視的《百家講壇》節目上主講過《葛劍雄談地域文化》。
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葛劍雄分享了他對傳統文化“傳承”的看法。




葛劍雄認為,我們現在講傳承傳統文化,實際上應該分“傳”和“承”兩個層面。
 “傳”就是保存,從保存的角度不需要去考慮優還是劣、先進還是落後、進步還是保守。
葛劍雄說:
“因為即使落後的,甚至是腐朽的,它也是人類曾經活動的反映,
就可以讓後人知道、警醒。如果都毀掉了,後人怎麼能想像出來呢?”
他曾經舉過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現在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種東西為什麼要保存? “因為恰恰是它反映了人性最極端的惡。
如果不留下,後人恐怕不會相信曾經出現過這樣一種人,出現過這麼殘酷的事情。”
此外,要“傳”的還有一些我們暫時無法得出結論究竟是怎樣的事物。
比如,曾經認為是迷信的東西,恰恰隨著科學的發展,
證明它們是古代人的一種智慧,是有價值的。
而且人的智慧並不一定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同步發展,
比如古代某一階段、某些人的思想達到的高度,
也是後來多少年都達不到,所以就是要完全保存。


在“傳”之後才是“承”,就是要學習、模仿、研究、繼承。要繼承,就要有選擇,取其精華。
如果要繼承的東西太多,那就要分輕重緩急。
比如前幾年很多孩子都在學《三字經》《弟子規》這些。
不過葛劍雄認為,取其精華還要適應今天的需要,也就是進行現代化的創新、轉化。
從他的角度看,這些其實不值得繼承,
“我們今天完全可以編出更好的東西,而且裡面確實有很多糟粕”。


-----------------------------
摘要:
我們現在講傳承傳統文化,實際上應該分“傳”和“承”兩個層面。
“傳”就是保存,從保存的角度不需要去考慮優還是劣、先進還是落後、進步還是保守。
因為即使落後的,甚至是腐朽的,它也是人類曾經活動的反映,
就可以讓後人知道、警醒。如果都毀掉了,後人怎麼能想像出來呢?
像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現在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東西為什麼要保存?
恰恰是因為它反映了人性最極端的惡。
如果不留下,後人恐怕不會相信曾經出現過這樣一種人,出現過這麼殘酷的事情。
此外,要“傳”的還有一些我們暫時無法得出結論究竟是怎樣的事物。
比如,曾經認為是迷信的東西,恰恰隨著科學的發展,
證明它們是古代人的一種智慧,是有價值的。
而且人的智慧並不一定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同步發展,
比如古代某一階段、某些人的思想達到的高度,
也是後來多少年都達不到,所以就是要完全保存。

在“傳”之後才是“承”,就是要學習、模仿、研究、繼承。要繼承,就要有選擇,取其精華。
如果要繼承的東西太多,那就要分輕重緩急。
比如前幾年很多孩子都在學《三字經》《弟子規》這些。
但是,取其精華還要適應今天的需要,也就是進行現代化的創新、轉化。
這些其實不值得繼承,我們今天完全可以編出更好的東西,而且裡面確實有很多糟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